2025香港就業市場真相

2025年,香港的就業市場表面上看似穩定,失業率維持在約3.2%的低水平,這比不少人想像中要低。但如果只看這個數字,未必能反映打工仔真正的感受,因為背後其實隱藏了不少矛盾和結構性問題。


首先,失業率低的原因之一,是近年人口流失嚴重。移民潮令勞動人口減少,很多本來可能失業的人離開了香港,或選擇退休、延遲入職,這樣即使經濟環境不理想,失業率也未必大升。但實際上,很多行業都面對經營困難,裁員和公司倒閉的消息時有聽聞,特別是零售、餐飲、貿易等傳統行業,員工擔心「被炒」之後難以找到同等條件的工作。


另一方面,不少行業又大嘆「請人難」。政府預計到2028年,香港會出現超過18萬人的勞動力短缺,尤其是建造業、醫療保健、餐飲、城市運作等前線工種,急需大量人手,有些公司選擇香港外勞招聘服務。這些行業即使開出不錯的薪酬和福利,依然難以吸引足夠的本地求職者。原因包括工作辛苦、工時長、晉升機會有限,加上年輕人對這類工作的興趣低,寧願選擇較為穩定或有彈性的職位。


企業在招聘方面也遇到不少困難。根據2025年招聘及薪酬調查,近七成僱主表示請人比以往更難,特別是前線和技術崗位。同時,薪酬增幅放緩,2025年平均加薪幅度只有1.8%,低於去年的2.2%,令不少打工仔對轉職和升職的期望落空。有些公司為了吸引人才,會提供彈性上班、遙距工作等福利,但大部分企業已經取消混合辦公,要求員工全面回到辦公室。


人才錯配亦成為一大問題。移民潮令香港流失了不少中堅人才,政府積極吸引內地及海外專才來港,但不少新來港人才未必能即時投入本地主流行業,反而集中在保險、地產等行業,出現「有工無人做,有人無工做」的情況。部分打工仔即使找到新工作,工資和職位都未必與之前相若,生活壓力未減反增。


從求職者角度來看,雖然整體職位空缺不少,但要找到合適、待遇理想的工作並不容易。尤其是中高層和專業職位,競爭激烈,僱主要求高,轉職難度大增。反而前線、基層工種如司機、技工、清潔、餐飲服務等,長期短缺,對於願意轉行或入行的人來說,是一個機會。以保安員行業為例,只要去報讀保安課程,基本上完成後都能夠找到工作。


從以上可見,可說2025年香港就業市場呈現「兩極化」現象:一方面失業率低、部分行業請人請到手軟;另一方面,經濟前景未明朗,裁員潮隨時爆發,打工仔轉職難度高,人才錯配問題嚴重。未來幾年,隨著人口老化和經濟結構轉型,這種矛盾可能會更加明顯。對於打工仔來說,提升技能、接受轉型、保持彈性,將會是應對未來職場不確定性的關鍵。